构建自己镜像步骤
原创 就是谢先生啊 2022-08-07 23:59 湖南
本文目标读者为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工程技术类岗位从业人员,预备从业人员。主要从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统计数据的角度分析今年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求职者面临的局面。
本文所引用的较多统计数据均来自于工信部,因此,需要理清工信部关于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统计范畴。工信部网站摘得如下行业范畴的定义:
基于上述定义,可以得知,工信部的统计范畴与大众直觉的分类是一致的。查阅了工信部对于从业人员的统计,是包含软件和信息技术类企业的整体就业群体的。即包含了软件与信息技术类企业的软硬件工程师、管理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产品经理、美术、实施、销售、售后、软件测试等全部岗位。
我们先了解整个软件行业的数据。根据工信部2022年1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的软件和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09万人,同比增长7.4%。看似涨势喜人。毕竟根据2021年我国高考报名总人数1078万,211高校录取总人数525783人,985高校录取总人数170955。由于粗略计算不需要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数值,简单把211院校和985院校总人数记为70万人。意味着985和211的毕业生全部做软件信息产业,也满足不了105万的新增从业人数的缺口。根据2021年的各省本科一批上线率,简单按17%计算全国,最近五年平均每年大致有150-180万本科一批的录取人数。2021年的数据,全国普通本科录取总人数444.60万人。
由于没有全国性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分岗位类型的人数统计报告,无细分的软件开发人员占809万整个行业从业总数的数据,因此分析人员供应的时候,仅统计软件信息相关专业人数是显著超过实际情况的。笔者有限的从业经验,一个成熟期的自负盈亏的软件公司,其软件开发人员占比大致区间为40%-60%之间。
随机选择了几个企业的数据作为佐证。
海康威视:公司现有员工52,752人(截至2021年末),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超25352人。
网易:网易全职员工总数达 32,064 人,网易研发人员占比约为 50%
腾讯:研发人员占比68%
我选取了某综合性大学的招生信息作为分析样本。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机械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自动化、应用物理学。以上专业都可认定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该校2021年招生人数4200人,上述计算机相关专业招生总数超过800人。可以做简单推断,每年高校招生人数中,有20%的学生所学专业适合从事软件信息行业的研发工作。各层次学历,适合从事软件信息行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分析如下:
学历类型 | 招生人数 | 软件信息相关专业人数 | 累加 |
---|---|---|---|
985 | 17 | 4 | 4 |
211 | 53 | 10 | 14 |
本科一批 | 100 | 20 | 34 |
本科二批 | 280 | 140 | 174 |
大专 | 550 | 110 | 284 |
根据我做的(身边统计学)调查,软件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信息相关领域的比例大概是20%~40%,这个比例跳动比较大,纯理工科院校,软件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软件信息行业工作的比例更高,但是未曾了解过有超过50%的从业比例的情况。
未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原因,往往和个人兴趣爱好、性别、家庭背景有较大原因。
如果单纯按2021年增加105万行业从业人数来看,以50%的比例计算其中新招聘的研发人员,共新增52.5万研发人员。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按照30%的乐观预期,有174*0.3~52万人,勉强达成平衡。行业前景应当是极好才对。事实是否如此?
我从工信部的历年统计公报整理了此数据的历年结果,数据如下:
年份 | 人数 | 同比上一年增加 |
---|---|---|
2021 | 809 | 105 |
2020 | 704 | 26 |
2019 | 678 | 33 |
2018 | 645 | 27 |
2017 | 618 | 32 |
2016 | 586 | 12 |
2015 | 574 | 28 |
2014 | 546 | 76 |
2013 | 470 | 52 |
2012 | 418 | 74 |
2011 | 344 | - |
撇开2021年的极大值,我们观察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的数据,软件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从344万增加到704万。年均增加36万。我们可以把2021年突增105万从业人员当作2022年的利空,企业对于未来预期过于乐观,扩充了超量人员以后,必然会伴随紧缩乃至收缩。
同样的行业扩充2012年-2014年也发生过。在2012-2014年连续三年扩增200万人后,伴随的是2015、2016两年的急速冷却。按2016年的从业人员增速12万计算,其中研发人员按(50%的研发人员占比)6万估算,按软件信息专业从业学生比例30%来看,只需要20万软件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即可满足需求。即211和985院校加上本科一批院校招生的软件信息相关专业学生34万人就足够覆盖全部需求了。
2016年,34万本科一批院校的软件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市场仅提供了6万研发岗位。如果按学历做排位竞争,意味着大部分本科二批的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无法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今年软件信息行业行情如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网络上兜售“前途一片大好”的乐观派,大多数都是培训机构。
而焦虑的观点往往来源于从业人员。借用宋朝文学家鲁迅的典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查阅了互联网头部几个员工数较多的公司的数据。
阿里巴巴,截至2022年6月,245700人,较2022年3月31日254941人减少9241人。
京东,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除兼职人员及实习生外, 京东 有约 390,000。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近40万人。
美团、字节跳动、腾讯2021年大幅扩张了人员人数。而2022年尚未发布任何员工人数的数据,员工人数收缩的概率较大。
根据工信部的从业人员统计数据报告来看,今年(2022年)大概率会面临从业人员收缩的情况。2021年扩招的天量新增就业人员引发的消化不良的问题,可能需要两三年来处理。等到2023年1月底,工信部发布2022年年度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报告就知道2022年如何落幕。
从工信部的统计数据看,今年的行业必然是对应届生极不友好的一年。明年的应届生求职行情大概率也不会有阳光普照的行情。
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未来展望,我认为整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规范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行业不再遍地黄金。无论是2021年游戏行业玩家人数首次下降,还是头部互联网巨头分别推出极速版应用,争抢农村中老年用户群体,都可以明显看出互联网行业的高增长已经到了尽头,各公司瓜分用户划定势力范围已经鼎定了基本局面。
第二,由于各公司瓜分市场已经临近尾声,资本不再青睐行业。由于资本投入的减少,又会反过来给从业人员的薪酬泡沫降温。十年前,高中毕业的学生培训了用造假的简历也可以找工作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第三,以后的毕业生入行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也不再如以前那样耀眼。这点,我展开写一点内容。
截至2021年,劳动力群体总数7.9亿,中国缴纳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3亿人(精确一点是2.29亿),有5.6亿人口没有缴纳失业保险,这个群体里面,可能有个体户自己缴纳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可能有农民缴纳了农村养老保险,或者自由职业者没有任何养老保险。无论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还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都是没有失业险的。而工信部统计的软件与信息产业从业人数809万人大概率是全部有参与缴纳失业保险的,三十分之一的比例。有大量群体的工作都是雇主不按法定缴纳社保或者属于自我雇佣的无雇主的工作。有缴纳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可以认定为有固定发薪就业人数,即大家认定的有固定工作人群。
美国类似比较的指标应该是“雇主承担的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参保人数1.55亿。美国劳动年龄群体总人口数16479.5万,只有极少数人游离在完整的社保体系之外。而美国的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各种统计机构给的数据均介于500万至800万之间。
第四,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的未来仍然处于增长状态。这点,由下图软件信息行业营收增长数据可以看出。
海康威视报告
网易ESG报告
腾讯研发报告
211、985录取人数
本科一批录取人数
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
JSON-Server 一个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称为[JSON 服务器](https://github.com/typicode/JSON-Server 服务器) ,作为我们的服务器
1 | int(round(time.time() * 1000)) |
输入一个时间戳 中国标准时间2019年9月1日上午8时 1567296000000 输出 ISO Date
1 | from subprocess import check_output, STDOUT |
How to catch exception output from Python subprocess.check_output()?
一位老黑客关于保住工作的建议An Old Hacker's Tips On Staying Employed
2021 年 8 月 11 日AUG 11, 2021
我知道我的核心听众期待着听到关于计算机过去的陈词滥调,但这次我想谈论一些更具现实意义的内容——关于工作保障,它是否确实以任何形式存在,以及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提高你继续就业的几率。
大多数人可能都熟悉“冒名顶替综合症”的概念,即在某个领域真正有资格的人仍然觉得自己与同龄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法的现象。作为一名工程师,我不认为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这种感觉,但当我开始写东西时,尤其是以出版的建议的形式,这种不安全感就会经常出现。
我之前说过我是个通才,因此,我不认为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足够专业,不足以告诉别人如何做事,这可能就是我所谓的冒名顶替。但我意识到,在工作了 35 多年之后,也许我所擅长的事情就是在技术领域做一名老手。
因此,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在我职业生涯早期并不明显,后来才领悟到的东西,有时甚至晚得令人尴尬。如果我能让任何人在 50 岁之前就开始学习这些东西,那就更好了!
1986 年,我开始在数字设备公司工作,当时该公司成立 30 年来从未裁员过。但这种情况在 1987 年左右发生了改变,当时“黑色星期一”导致股市单日跌幅超过 20%。不久之后,数字设备公司进行了第一次裁员,他们对此感到非常愧疚,因此给所有幸运的参与者提供了一年的薪水作为离职补偿。大多数人拿到钱后就回去工作了——因为事实上,这次裁员与其说是宏观经济崩溃的征兆,不如说是由于数字设备公司日益严重的困境。
我保住了工作,但即便如此,黑色星期一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分水岭。在我看来,它区分了前几年(当时大多是幻想)以公司为基础的工作稳定性和随后的时代。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具有一种新的工作稳定性,即个人稳定性。
在 Digital 第一次裁员之后,公司又进行了更多裁员,但随着许多新公司的涌现,其他地方也出现了更多机会。我们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繁荣、衰退、再繁荣。在所有的起起落落中,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会裁员——有时是常规流程的一部分,有时是由于不可预见的事件。
虽然少数工作场所可能提供更持久的持续就业保障(想想那些劳动法严格的国家、终身教授、政府工作等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今科技界的我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工作保障根本不存在,失业几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不幸的是,如果现在你失业了,你可能连一年的薪水都拿不到。)
我自己就非常幸运,尽管在过去 35 年里有过几次险情,但我从未错过薪水。接下来,我将谈谈我认为有助于我提高成功几率的一些事情,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实际上主要是运气问题。我见过非常优秀的人被解雇,只是因为他们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我也见过大量人被解雇,因为他们的公司或整体经济出现衰退。
我倾向于认为科技行业的工作就像骑牛。我并不是骑牛的狂热观众,但从我所见所闻来看,这实际上与你是否要继续骑在牛背上无关。你将被牛背摔下,只是时间问题。我希望一直坚持到退休,成为少数坚持骑在牛背上的人,但你永远不知道。不过我喜欢假设,如果我真的被牛背摔下,我会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然后继续骑下头牛。所以这实际上是我要给出的第一条建议;不要把失去工作或不得不换工作看得太个人化,因为这几乎肯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生。
希望这些入门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尽管它有些简单,而且是出自一个有点像裁员受害者冒名顶替者的人之口。
我时不时会指导初级工程师,当有人从事的项目进展不顺利时,他们就会担心。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担心如果项目取消,他们可能会丢掉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更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部分原因是他们将自己的自我价值与项目的成功纠缠在一起。
在这两种情况下,我都会给出相同的建议,即发展你的“个人品牌”。如果你回想一下你过去评价很高的公司,你可能会发现你对该公司最新产品的信任程度通常也更高,而且你以后更有可能在那里购物而不是去其他地方。品牌忠诚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你没有盲目地追随它,你至少也更有可能回到你知道质量好的东西上,而不是冒险购买未知的东西。
个人品牌也是这样运作的。当你从事一个项目时,即使是一个糟糕的项目,你的个人品牌也会向所有潜在购物者展示。即使一切都不顺利,其他人也会注意到哪些人容易合作,哪些人可以信赖,他们会信守承诺,哪些人始终如一地创造高质量的成果。
这就是黑色星期一之后的工作保障。如果你的项目被取消,或者你的公司破产,你被解雇,你的个人品牌将决定你的命运。如果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讨厌鬼,经常失职,说了要做的事情却没有做,那么祝你好运。你的个人品牌很垃圾,你必须在可能漫长的求职过程中找到一个不做反向引用的地方。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个人品牌受到高度重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神奇的事情往往会发生在你身上。也许公司里的其他项目会发现你现在自由了,并把你抢走。也许你的一个被解雇的同事会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也会推荐你。也许你的老板会因为你被解雇而感到非常内疚,并给你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甚至帮你找点事情做。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你的“品牌”并不能保证你永远保住目前的工作,但却能保证你能够定期地拥有一份工作。
那一开始就不要被解雇呢?这难道不是我的目标吗,疯狂的内德?当然是。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多次口头上表示裁员是会发生的,只要习惯就行了,但理想情况下,最好的工作保障建议是如何减少裁员发生在你身上的机会。
我在这里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确保你的老板感到害怕。
害怕?没错。害怕如果你决定离开会发生什么。我说的不是做一些愚蠢的事情,比如把你的简历放在打印机上显眼的地方,或者玩边缘政策游戏,声称你有另一份工作机会只是为了加薪。我过去见过人们玩这些游戏,在短期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不可避免地,这会导致长期的失败,因为它会破坏信任关系(除了小气,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我说“让你的老板感到害怕”,并不是建议你做任何会破坏你和老板之间的信任的事情——建立信任很重要,对任何同事来说都是如此。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因为某种原因不在场,你会给你的老板(以及项目和公司)带来很多麻烦。
诺曼主动提出协调,所以你不必亲自去做。
《星际迷航》中有一段老剧集叫做“我,马德”,剧中柯克船长和他的同伴们面对着一个有趣的对手,他们是一群机器人,他们的统治计划是以帮助和服务人类为中心,而人类对这种帮助的依赖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机器人最终完全控制了宇宙。
尽管我喜欢这个敌人威胁的想法,因为它很新颖,但我对这个概念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险恶。实现这一目标不需要马基雅维利式的阴谋,但就像《星际迷航》的故事情节一样,需要愿意做需要做的事情,并承担责任。如果可能的话,做重要的事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没人愿意做的事情。
在之前担任经理的工作中,我接手了许多别人不愿意做的小型技术工作,例如更新许可证令牌代码、编写简单的文件格式翻译器,以及其他适合在我不做经理工作时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的小项目。当我的老板遇到让他头疼的事情并问我是否可以调查时,我会毫无怨言地去做,我在这份工作中的个人品牌是成为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可靠人选,有点像《低俗小说》中的温斯顿·沃尔夫。
这种方法在很多裁员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时管理层会召开救生艇会议来确定谁将被裁掉。在这种情况下,目标永远是不要成为被考虑的级别最低的人,而对管理层的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你很有帮助。
但这并非万无一失。2009 年左右,当我们遭遇上一次科技衰退时,我们公司有很多人失业。我确信我的老板一度拒绝解雇我,因为他可能害怕处理我所隐瞒的所有这些事情。但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职责都不足以阻止我进入裁员名单,而且我确实失去了那份工作,因为经理职位本身被取消了。
不过,我的个人品牌拯救了我,因为我的老板在帮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之后,对我有了积极的看法,他向另一个正在寻找开发人员的团队推荐了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这个职位比管理职位更适合我)。
因此,尽管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没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但努力做到这一点仍然是值得的,因为它有助于树立我的个人品牌,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我的整体工作保障。
等等,什么?让你的老板开心?我以为我们应该让老板感到害怕。是的,他或她应该感到害怕,但只在某些时候,比如加薪的时候,或者在计划裁员名单的时候,或者深夜担心生活、工作和其他生存问题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你都希望他或她快乐——因为他们成功而快乐。
医生说,如果运动可以以药丸的形式提供,那么它将成为最常用的药物,因为它对许多与健康相关的事情都有积极的影响。让你的老板成功是 Ned 博士在这里开出的类似处方,因为它对你的职业生涯有诸多积极影响。它不仅仅是做好你自己的个人任务。这意味着,你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才能在老板眼中取得成功。
给你的老板一些他们能用的东西。也许是关于如何组织或展示团队所做工作的想法和建议,或者解释你所面临的问题。也许是偶尔的一些额外内容,可以在状态报告中突出显示。也许它有助于化解让你的老板或团队看起来很糟糕的情况。有时你需要一点想象力才能站在老板的角度,甚至可能需要你进行一些调查,以找出老板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但无论如何,这总的来说是值得做的。
如果过度使用,我想这些“向上管理”策略就会开始接近于向老板献媚或过度精于算计和政治,但只要做得恰到好处,就可以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不需要吃药!
顺便说一句,这种策略还包括让你的老板为你的工作承担责任。如果是同事这样做,那就太不酷了,但当你的老板为你的工作承担责任时,通常(除非你有一个糟糕的老板)会以一种对他/她有帮助的方式完成,同时提高你在公司的知名度,并提升你的个人品牌。
成功的老板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自由。这对你和你的团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是不可避免的。你有望参与许多很酷的项目,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丰硕成果,但迟早你会遇到一些难以完成和/或通常令人不愉快的任务或项目,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你无法控制的因素。
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每次遇到都会非常沮丧。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为一款产品开发软件功能,但这款产品的回归测试和代码版本控制环境非常糟糕,以至于需要进行大量非常漫长的测试运行、更新和合并,然后才能签入任何代码。测试不可靠,而且总是产生误报。集成代码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
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但我想这花了几年时间。不过在这段时间里,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我们面临环境方面的挑战,但产品还是必须开发。
在我们的团队站立会议上,我们会讨论事情的进展,我看到人们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人对我们面临的工作环境问题同样感到沮丧和厌烦。不过,他们对此更直言不讳,会经常抱怨这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我们集体控制。
由于我们在开发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分配给第一组人员的任务经常会被推迟。每天我们开会时,都会有人说他们因为突然出现的障碍而无法完成某件事,但这并没有真正带来挑战,因为考虑到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期望人们能够高效工作是非常不合理的。但最终结果是,分配给这组人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
第二类人,我会尽力成为其中的一员(但必须承认,我并不总是能成功),他们无论如何都能完成任务,尽管环境问题给任务带来了许多荒谬的限制,让任务变得更加困难。我个人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将其视为一项挑战,例如:我能用筷子夹起湿葡萄吗?我能跑 100 英尺以上而不呕吐吗?因为我的身体状况不佳?把所有事情都视为不必要的壮举,我显然不应该做,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尝试。
以这种方式将事情游戏化帮助我度过了一些这样的情况,但我认为其他人使用的其他策略也同样有效。归根结底,这真的关乎心态。你可以认为,在糟糕的工作环境中,你不应该被期望有效率,这是对的。如果这能激励你去影响环境的变化,那就太好了。但有时,我们没有这种奢侈。
有一篇名为《宁静祷文》的文章,是由神学家雷因霍尔德·尼伯 (Reinhold Niehbur) 撰写的,内容如下: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赐予我
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赐予我
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适用。无论你是否认同某种神学。回到工作保障的主题,我要说的是,第一类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后来被解雇了,因为他们没有完成足够的工作。我知道这不公平,因为当你被超出你控制范围的事情所阻碍时,你不应该被期望衡量你的生产力。
但残酷的事实是,你仍然需要付出努力。在雇主眼中,我们总是以实际成果来衡量我们,那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成功方法的人总是比那些不能或不想成功的人更有优势。
我把我最喜欢的一条建议留到了最后。我直到快 50 岁才想到了这条我称之为“两次完成”的规则,我真的希望我能早点想到它,因为它可能会在过去的很多情况下帮助到我。
这与如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分歧有关。在我年轻的时候,我非常渴望对事情始终有正确的答案,也希望别人认为我是一个对事情有正确答案的人。当我遇到我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正确但别人不同意时,我会坚持不懈地坚持我的观点,绝不放弃。
无论对方是我的同事、下属还是上司,我都会让他们知道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我们需要按照我的方式去做。有时,做什么的决定不受我控制,管理层会选择我反对的事情。即使在做出决定之后,我也会继续想方设法批评它、推翻它、破坏它或重新审视它,因为我知道更好的事情被忽视了(而且,我觉得我也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但这种不留情面的辩论方式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不断努力推翻既定法律的努力很少能取得任何好结果,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会对我影响变革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我经常这样做,人们就会开始认为我喜欢争论、难以共事、不善于团队合作等等。我开始被排除在决策会议之外,因为没有人想再卷入另一场争论。
我承认,我仍然热衷于始终坚持正确,并希望人们同意我的观点。但这些年来,我发生了变化,首先,我更加明白,事实上,我并不总是正确的。而且,即使我是对的,也不一定能保证别人会听从我的建议,如果他们不听从,那也没关系。
因此,两次就完事的规则就诞生了,即我会在第一次陈述我的观点,如果反对的人在听到我的立场后不同意,我就会放过他。但下次有机会时,我会再次争论我的观点。也许会留出一点时间让人们考虑我最初的观点,或者让我有时间完善和重新表述我的想法,使之更有说服力。
但如果第二次我还是没能如愿,那我就完了。如果辩论双方是最终决策者,我甚至会对他们说同样的话。我会说:“好吧,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我仍然不完全同意这里提出的所有建议,但我认为我已经陈述了我的观点,我们需要继续前进。”
在这样的争论中屈服会产生一些奇怪而强大的影响。首先,如果事情出错,它会在某种程度上让你免于承担责任。如果做出了一个真正糟糕的决定,那么事情实际上很可能会开始出错。 (重要提示:如果你在两次尝试后都无法说服人们,你真的必须支持这个决定,而不是试图破坏或破坏它)
如果事情还是变糟了,而且你已经足够大度地对最初的错误决定作出了让步,那么你就可以跳过“我早就跟你说过!”的部分(这只是暗示),直接进入按自己意愿行事的部分。这是因为,如果你没有让最初的反对意见成为他们非常不愉快的经历,人们就更有可能重新审视他们的决定。
这样做的额外好处是,它提升了你的个人品牌,让你觉得自己应该被更多人倾听。但有时你最终只能忍受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并学会真正放下过去的一切。但比你想象的更常见的是,这种技巧最终会让事情回到你希望的方向。
无论如何,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针对工作保障的技巧,而是一个“如何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技巧。但工作效率间接意味着工作保障。
你可能还会想——规则难道不应该是“三振出局”吗?事情都是三振出局的,对吧,比如三振出局,或者三振出局规则?我只是认为,对某件事来说,三次争论就太多了。你发表一次意见,再发表一次,以防你第一次搞砸了你的推销。除此之外,至少根据我的经验,它的收益会递减。
我只在几家公司工作过,每家公司都工作了很长时间。我可以说,很明显,我把工作保障放在了第一位,而不是其他事情,比如最大化我的收入或职位,或者冒险投资初创公司或股权驱动的机会。
因此,如果您的优先事项不同,我给出的建议可能并不全都适用于您。此外,我可能没有资格谈论如何处理某些情况,例如必须在初创公司之间跳槽等。我只能提供我自己学到的东西,吸取有用的东西。
但如果你只放弃一件事,那就是放弃“工作保障不是来自工作,而是来自你自己”的想法。佛教徒有这样一种关于幸福的哲学,即你不应该依赖任何外在的东西来获得幸福,因为幸福来自内心。
就像工作保障一样,信奉这种哲学也有缺点,这意味着你要承担所有的工作。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让你快乐,而且没有工作或公司能给你工作保障,你必须自己去做。
但这也意味着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