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心

庄子是道学先贤,在《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中引用的寓言,引审出机心和道心。

庄子将像机械一样复杂机巧的心思称为机心。后人作为对比将顺应自然的心思为道心。这里“自然”指道学上的自然,即“道”,道学中认为万事万物的道理,并非现在人们说的自然环境。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慙,俯而不对。

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边,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试试吗。”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的老人变了脸色讥笑着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齐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呀。”子贡满面羞愧,低下头去不能作答。

机心 - Wikiwand

机心_百度百科

Stop Obsessing Over Tools

  • 停止迷恋工具
  • 2023年8月27日
  • 我主要是为自己写这篇文章,因为我已经成为这个问题的受害者。但是我希望这也对他人有所帮助。
  • 我经常看到人们不断地搜索最佳音符应用应用程序。或最好的Linux发行版和桌面设置。或提高生产率的最佳AI工具。或最好的游戏引擎。等等,你们明白了。
  • 此搜索无处可去。这样做并不能使您富有成效。您将永远找不到最好或最完美的设置。足够好是您做的最好的事情。否则,您会发现自己在寻找富有成效的过程中有生产力。
  • 我的建议,找到一些东西并坚持下去。即使它不是完美的。不需要。只需完成工作即可
阅读更多

专业程度

比较专业可以吸引大部分外行,特别专业吸引的就是同行

买东西怎么辨别伪需求

思考方向

探寻本质:买这个目的是什么?

替代方案:其他方案可以满足需求吗?满足不了的话,痛点在哪?

判断不必要需求[^1]:把这个换成钱,要钱还是这个东西?——选择要钱就是伪需求,消费主义

克制冲动消费[^4]:过两天再看,还想不想要?——不想就是伪需求,想要就延迟满足[^5]

优化资金运用:资金运用合理吗?还可以优化吗?

旁观者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当前自己遇到问题 是保持现状或者做出改变

阅读更多

How to Lose Time and Money

如何浪费时间和金钱

July 2010

When we sold our startup in 1998 I suddenly got a lot of money. I now had to think about something I hadn’t had to think about before: how not to lose it. I knew it was possible to go from rich to poor, just as it was possible to go from poor to rich. But while I’d spent a lot of the past several years studying the paths from poor to rich, I knew practically nothing about the paths from rich to poor. Now, in order to avoid them, I had to learn where they were.

当我们在1998年卖掉我们的创业公司时,我突然得到了一大笔钱。我现在不得不去想一些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如何不失去它。我知道它是可能的,从富有到贫穷,正如从贫穷到富有是可能的。虽然我在过去的几年里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从穷人到富人的道路,但我对从富人到穷人的道路几乎一无所知。现在,为了避开它们,我必须知道它们在哪里。

阅读更多

牛鞭

牛鞭

我建议用牛鞭 而不是牛逼 因为前者他是偏阳性的,后者他是偏阴性的。 而牛鞭的和谐。 大家都在说牛逼的时候 那你说牛鞭。 这样的话就中和了阴阳 平衡了局势 一切都变得更加和谐了。

决策矩阵

Decision matrix 决策矩阵

通过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最佳选择

阅读更多

软件求职行情分析2022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NzgzODUxMg==&mid=2247483655&idx=1&sn=001c636c693c4ef7042272c2faf6dc52&chksm=cf850358f8f28a4ef985353a06718d896adc605a30a3fc2d4059f278a8dcfc27fab73293609a#

原创 就是谢先生啊 2022-08-07 23:59 湖南

本文目标读者为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工程技术类岗位从业人员,预备从业人员。主要从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统计数据的角度分析今年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求职者面临的局面。

行业定义

本文所引用的较多统计数据均来自于工信部,因此,需要理清工信部关于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统计范畴。工信部网站摘得如下行业范畴的定义:

  1. 软件开发、销售及平面设计
  2. 系统集成
  3. 硬件及耗材、办公设备租赁、销售
  4. 网络技术咨询服务
  5. 办公自动化产品销售及提供相关方案与服务
  6. 信息化平台销售及提供相关方案与服务
  7. 办公系列软件销售及提供相关方案与服务
  8. 信息化社区建设方案提供及相关产品销售
  9. 广播系统、远程网络教育系统等等

基于上述定义,可以得知,工信部的统计范畴与大众直觉的分类是一致的。查阅了工信部对于从业人员的统计,是包含软件和信息技术类企业的整体就业群体的。即包含了软件与信息技术类企业的软硬件工程师、管理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产品经理、美术、实施、销售、售后、软件测试等全部岗位。

从业人员分析

我们先了解整个软件行业的数据。根据工信部2022年1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的软件和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09万人,同比增长7.4%。看似涨势喜人。毕竟根据2021年我国高考报名总人数1078万,211高校录取总人数525783人,985高校录取总人数170955。由于粗略计算不需要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数值,简单把211院校和985院校总人数记为70万人。意味着985和211的毕业生全部做软件信息产业,也满足不了105万的新增从业人数的缺口。根据2021年的各省本科一批上线率,简单按17%计算全国,最近五年平均每年大致有150-180万本科一批的录取人数。2021年的数据,全国普通本科录取总人数444.60万人。

由于没有全国性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分岗位类型的人数统计报告,无细分的软件开发人员占809万整个行业从业总数的数据,因此分析人员供应的时候,仅统计软件信息相关专业人数是显著超过实际情况的。笔者有限的从业经验,一个成熟期的自负盈亏的软件公司,其软件开发人员占比大致区间为40%-60%之间。

随机选择了几个企业的数据作为佐证。

海康威视:公司现有员工52,752人(截至2021年末),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超25352人。

网易:网易全职员工总数达 32,064 人,网易研发人员占比约为 50%

腾讯:研发人员占比68%

我选取了某综合性大学的招生信息作为分析样本。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机械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自动化、应用物理学。以上专业都可认定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该校2021年招生人数4200人,上述计算机相关专业招生总数超过800人。可以做简单推断,每年高校招生人数中,有20%的学生所学专业适合从事软件信息行业的研发工作。各层次学历,适合从事软件信息行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分析如下:

学历类型 招生人数 软件信息相关专业人数 累加
985 17 4 4
211 53 10 14
本科一批 100 20 34
本科二批 280 140 174
大专 550 110 284

根据我做的(身边统计学)调查,软件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信息相关领域的比例大概是20%~40%,这个比例跳动比较大,纯理工科院校,软件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软件信息行业工作的比例更高,但是未曾了解过有超过50%的从业比例的情况。

未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原因,往往和个人兴趣爱好、性别、家庭背景有较大原因。

如果单纯按2021年增加105万行业从业人数来看,以50%的比例计算其中新招聘的研发人员,共新增52.5万研发人员。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按照30%的乐观预期,有174*0.3~52万人,勉强达成平衡。行业前景应当是极好才对。事实是否如此?

我从工信部的历年统计公报整理了此数据的历年结果,数据如下:

年份 人数 同比上一年增加
2021 809 105
2020 704 26
2019 678 33
2018 645 27
2017 618 32
2016 586 12
2015 574 28
2014 546 76
2013 470 52
2012 418 74
2011 344 -

撇开2021年的极大值,我们观察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的数据,软件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从344万增加到704万。年均增加36万。我们可以把2021年突增105万从业人员当作2022年的利空,企业对于未来预期过于乐观,扩充了超量人员以后,必然会伴随紧缩乃至收缩。

同样的行业扩充2012年-2014年也发生过。在2012-2014年连续三年扩增200万人后,伴随的是2015、2016两年的急速冷却。按2016年的从业人员增速12万计算,其中研发人员按(50%的研发人员占比)6万估算,按软件信息专业从业学生比例30%来看,只需要20万软件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即可满足需求。即211和985院校加上本科一批院校招生的软件信息相关专业学生34万人就足够覆盖全部需求了。

2016年,34万本科一批院校的软件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市场仅提供了6万研发岗位。如果按学历做排位竞争,意味着大部分本科二批的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无法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今年的就业行情

今年软件信息行业行情如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网络上兜售“前途一片大好”的乐观派,大多数都是培训机构。

而焦虑的观点往往来源于从业人员。借用宋朝文学家鲁迅的典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查阅了互联网头部几个员工数较多的公司的数据。

阿里巴巴,截至2022年6月,245700人,较2022年3月31日254941人减少9241人。

京东,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除兼职人员及实习生外, 京东 有约 390,000。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近40万人。

美团、字节跳动、腾讯2021年大幅扩张了人员人数。而2022年尚未发布任何员工人数的数据,员工人数收缩的概率较大。

根据工信部的从业人员统计数据报告来看,今年(2022年)大概率会面临从业人员收缩的情况。2021年扩招的天量新增就业人员引发的消化不良的问题,可能需要两三年来处理。等到2023年1月底,工信部发布2022年年度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报告就知道2022年如何落幕。

从工信部的统计数据看,今年的行业必然是对应届生极不友好的一年。明年的应届生求职行情大概率也不会有阳光普照的行情。

未来的预期

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未来展望,我认为整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规范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行业不再遍地黄金。无论是2021年游戏行业玩家人数首次下降,还是头部互联网巨头分别推出极速版应用,争抢农村中老年用户群体,都可以明显看出互联网行业的高增长已经到了尽头,各公司瓜分用户划定势力范围已经鼎定了基本局面。

第二,由于各公司瓜分市场已经临近尾声,资本不再青睐行业。由于资本投入的减少,又会反过来给从业人员的薪酬泡沫降温。十年前,高中毕业的学生培训了用造假的简历也可以找工作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第三,以后的毕业生入行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也不再如以前那样耀眼。这点,我展开写一点内容。

截至2021年,劳动力群体总数7.9亿,中国缴纳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3亿人(精确一点是2.29亿),有5.6亿人口没有缴纳失业保险,这个群体里面,可能有个体户自己缴纳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可能有农民缴纳了农村养老保险,或者自由职业者没有任何养老保险。无论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还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都是没有失业险的。而工信部统计的软件与信息产业从业人数809万人大概率是全部有参与缴纳失业保险的,三十分之一的比例。有大量群体的工作都是雇主不按法定缴纳社保或者属于自我雇佣的无雇主的工作。有缴纳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可以认定为有固定发薪就业人数,即大家认定的有固定工作人群。

美国类似比较的指标应该是“雇主承担的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参保人数1.55亿。美国劳动年龄群体总人口数16479.5万,只有极少数人游离在完整的社保体系之外。而美国的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各种统计机构给的数据均介于500万至800万之间。

第四,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的未来仍然处于增长状态。这点,由下图软件信息行业营收增长数据可以看出。

软件信息行业营收增长数据

引用

海康威视报告

网易ESG报告

腾讯研发报告

211、985录取人数

本科一批录取人数

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